早在去年六月,我们报道过触宝正式将其黄页背后隐藏的生活服务移动平台开放,同时打通了预定、团购、支付、订单跟踪管理等环节。之后,包括快递、外卖、售后、家政服务、租车等在内的众多生活服务提供商都开始接入触宝。
目前触宝电话积累的用户超过 2 亿,日活 5000 多万,在大多数用户习惯被动接受服务信息的当下,触宝希望利用自身积累的大量客户群体,帮助商家实现精准导流。
今天在名为 “生活万花筒” 的 O2O 开放平台发布会上,触宝宣布投入 1 亿的话费补贴,与商家共同玩转 O2O 服务各种花样。除了免费电话普遍使用的通话分钟数、流量返利之外,其他一些实现方式包括:
在拨打页面提供服务搜索功能,增加服务商曝光率
利用高频次的挂机页面,为相关品牌提供在用户面前曝光的机会
与商家合作开展促销活动增加单量,平台将分摊的成本返利给用户
根据用户拨打过的服务电话、使用过的服务来提供精准画像
如果说各个垂直化的 O2O 服务是对线下商户和服务人员进行的初步整合,那么平台级或者说入口级应用希望做的就是,收割市场上一部分中低频服务,为自身应用用户带来更多使用价值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活跃度和黏性,培养他们的长期使用习惯。
为什么是电话?
电话号码非常有潜力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后一个 ID,用户已经越来越懒得使用邮箱注册账号,大多服务也会选择用电话注册简化流程,减少因反复登陆造成的用户流失率。
另一方面,电话这种即时性沟通工具与微信式的延时式沟通工具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而前者迎合了线下服务必需的连接。
号码黄页和免费电话类产品在 2014 下半年表现非常精彩,包括触宝、小米黄页、搜狗号码通、来电通、来往、微信电话本、易信、有信等玩家都注意到一种天然的 “连接”:电话两端的用户和商家,也是服务从互联网走到线下的重要一步。
或者说,微信干掉短信之后,已经有人瞄准了电话。
当被问到做入口最大的困难在哪,触宝 CEO 王佳梁给出的答案是,除了运气之外,就是如何真正做成用户会放在屏幕下方固定一行的应用。为了做到这些,从基础设施到产品体验都至关重要,既包含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产品本身的因素。
目前市场上能够向非安装用户拨打免费电话的产品都是通过呼叫台的三方通话实现的,成本是在平台的承受范围内,但通话质量很多时候无法达到运营商网络直接提供的优质效果。
2013 年底,虚拟运营商首批试点牌照发放,在一年多以内,很多来自零售、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获得了虚拟运营商 “入场券”,但是真正开始运营的寥寥无几。
巨头方面,小米、京东和阿里巴巴目前都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和移动业务转售许可,360 和百度没有牌照,但是分别投资了拥有牌照的迪信通和分享通信。
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来源:36氪